抗震救灾感人文章作文|抗震救灾感人事迹演讲——稳定人心的第一个帐篷

2020-12-16 部队 阅读:

玉树,又一个汶川。结古,又一个映秀。
  玉树地震,震中在结古镇。结古镇的中心,在格萨尔广场。
  格萨尔王,藏族人民心中的英雄之神。今天的广场上,格萨尔王纵马驰骋的雄伟雕塑下,是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刚刚搭建起来的震后灾区第一个帐篷村。
  这是个什么样的帐篷村?
  若以格萨尔王雕塑为基点作地理划分,那么村子南部,是受灾群众安置生活区;村子北部,是伤病员医疗救助区。按照第二炮兵抗震救灾部队建设这座帐篷村的规划设想,这是一座受灾群众的生命营救站、生活保障站、心理服务站,是地震灾区人心稳定的港湾。
  请随记者进入这个特殊村落,走村串户。
  第一“户”,是最先搭建起来的“帐篷医院”。震后第二天,第二炮兵某部医院40余名骨科、脑外科专业医护骨干便千里驰援进驻这里。一夜之间,一座包括手术战车、X线诊断车、急救车、保障车、野战病房在内的“帐篷医院”,在他们手中拔地而起。很快,格萨尔广场上有一所“帐篷医院”的消息,迅速传遍玉树灾区。
  今天,某旅官兵从一个名叫扎西棱巷的偏远山村抢救出13名藏族重伤员,有老人,有孩子,还有怀孕8个月的孕妇。这13位藏族同胞,此时都安静地躺在帐篷医院的病床上,在这里,他们受到了最及时、最好的医疗救助。过一会儿,他们当中的5名重伤员还将被转运至兰州、成都的大医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。刚刚治疗完毕的66岁藏族阿妈巴干,抓着医院院长李涛的手,泪流满面……
  第二“户”,是近百顶帐篷组成的安置区。这是一座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村落,1000余受灾群众在这里住进了震后第一个帐篷之家。记者走进序列号为32的帐篷,住在这里的彭错、江扎等12名受灾群众全部是藏族,来自5个家庭。他们有着相同的遭遇:亲人罹难,房倒屋塌,死里逃生。而在这里,他们受到了温暖如春的生活照顾,住在一起,像一家人一样。
  在序列号为19的帐篷里,记者遇到专程从北京赶来的第二炮兵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史杰,他正在与受灾群众亲切交谈,为他们赶走地震灾难留给心灵的伤痛。连日来,这位史主任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,已经走遍帐篷村所有帐篷,开展心理援助数百人次。走出帐篷,迎面撞见一对藏族母子在帐篷间高兴地玩着战士们送来的玩具皮球,男孩名叫扎西尼玛,母亲名叫玉珍,他们脸上,已经绽放笑容。
  第三“户”,是受灾群众就餐点。两台绿色炊事车同时不间歇现场作业,每天都能为帐篷村居民提供馒头、牛肉粥、开水等简易餐饮服务。
  第四“户”,是生活用品发放处。不断有闻讯新住进来的受灾群众,在这里领取免费发放的衣服被褥、毛巾香皂、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……
  抢救生命,救助灾民,安抚人心——从千里驰援进驻结古镇的第一刻起,这便是信念,这便是行动。最先到达格萨尔广场的官兵们告诉记者,那时,广场上人群惊魂未定,到处是受伤的人,到处是惊恐的眼神,到处是无助的呼喊……作为先遣部队指挥员,第二炮兵某部副司令员谭本宏、政治部主任高海华和战士们一起,把“第二炮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中央军委和胡主席重要指示,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”的标语挂在广场上,挂在格萨尔王雕塑旁。
  格萨尔广场是玉树人民的广场,在这灾难降临后的日子里,这第一个帐篷村正成为受灾群众寻求温暖与救助的地方。在这里采访,让人想起两年前的汶川地震灾区,那些传递着党的关怀和军队赤诚的军人党支部、爱心救助站、绿色帐篷村……

抗震救灾感人文章作文|抗震救灾感人事迹演讲——稳定人心的第一个帐篷

http://m.98iis.net/zhengfaxitong/66835/

推荐访问:抗震救灾感人的故事 抗震救灾感人视频 抗震救灾感人画面 抗震救灾感人照片 抗震救灾感人图片 抗震救灾感人的一幕作文 抗震救灾感人歌曲 抗震救灾感人音乐

部队推荐文章

推荐内容

上一篇: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观后感|玉树抗震救灾感人事迹演讲——我们是人民子弟兵 下一篇:【部队抗震救灾应急方案】部队抗震救灾感人事迹演讲——风雪之中看保障